北京大学阿语系课程集群思政进课堂系列讲座开启第一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阿拉伯文翻译

       2020年11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课程集群思政进课堂系列讲座邀请外文局资深翻译专家王复老师做第一次讲座,为阿语系师生带来了一场既有语言翻译收获,又提升思想的生动课堂。她主讲的题目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阿拉伯文翻译”。

 


 
       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阿语系主任林丰民教授担任主持,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做了评议。讲座主要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阿拉伯语翻译展开,内容丰富、例句翔实、分析透彻、生动风趣,获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王复老师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题目翻译出发,从词语的选择以小见大,提出要在翻译中强化中国表达,提升中国话语权。例如,“中国梦”这个看似简单的词组,为什么应选择使用正偏组合,王复老师解释说,中国梦是中国人自己的梦想,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用正偏组合表达更清晰,不会引起歧义。此外,王复老师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小康社会”“大国外交”“改革进行时”等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进行了细致讲解,其对翻译一丝不苟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王复还强调翻译时要保持原作风格,保留原文的韵味和趣味。习主席在讲话时喜欢使用民间谚语、俗语等妙趣横生的“大白话”,在翻译像这样的语言时,切忌翻译成严肃死板的“官腔”。她强调,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采取意译的方法,将俗语背后的含义解释清楚,万不可逐字刻板翻译;第二种方式更佳,即在阿拉伯语中找到和中文相对应的谚语,如翻译“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时,王复老师使用了一句阿拉伯语谚语“只听磨盘响,不见面粉出”,使阿拉伯读者在立即理解含义的基础上,还能感受到原文的语气和情感。王复还着重提到了对数字归纳专有名词的处理,如“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四个自信”“三农问题”等术语。她认为,需要在正确理解中文原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其中的数字。除了例句分析外,王复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翻译时的构思方式、推敲过程、与外国专家讨论等环节,体现出她对翻译事业的热爱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最后,王复老师对大家寄予殷切的期望,愿更多的阿语学子致力于翻译事业,搭建中阿沟通的桥梁。付志明教授对王复老师的讲座做了评议,特别提到北大阿语人在翻译国家领导人著作和中央会议文件阿拉伯文翻译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到陈嘉厚教授在翻译和审校《毛泽东选集》阿文版所作出的努力,如今王复老师又接力翻译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希望未来北大的阿语人能接过接力棒,继续为国家的外宣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复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阿拉伯语专业,长期从事阿拉伯语的对外宣传工作,曾担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今日中国》杂志阿拉伯文版主编。多年来,王复老师一直致力于中阿互译工作,在外宣翻译和文学翻译领域都颇有造诣,为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作出了巨大贡献。王复老师的翻译作品题材广、数量大,翻译或审校的作品超过了100部,中译阿主要作品有:《孙子兵法》《西厢记》《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阿译中主要作品有:《悬诗》等多部诗集、《一千零一夜》等古籍、《灵魂归来》《鸽子项圈》等多部现当代小说,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黎巴嫩文学翻译奖"“中国现代文学国际翻译大赛阿拉伯语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文/张洁颖,图/付志明、张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