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新同文讲坛第五期“中西语言与文化现象比较”圆满举办

5月18日,新同文讲坛第五期“中西语言与文化现象比较”讲座在二教411教室成功举办。讲座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化研究所教授辜正坤先生主讲,吸引了来自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学生参与。辜教授根据20多年来对中西文化的研究,通过亲切风趣的语言,加深了同学们对中西方文化区别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外院团委书记王艳超出席并主持本次讲座。


\
 

       首先,辜教授强调了文化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指明了开设本次讲座的目的,即树立文化自信,而树立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是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根据多年的学术研究,辜教授指出,文化是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的创造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中国独有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决定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农耕文化。
       随后,辜教授条分缕析为同学们梳理了不同文化现象中的中西方差异。第一个文化现象是语言,因为语言文字是解释文化现象的一把钥匙。辜教授将李清照的《声声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荷马史诗》作比,表明中国语言文字大多数为开音节、具有音乐性,诗歌具有简洁优美等特点,擅长用饱满曲折的文字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指向。辜先生还指出,西方人偏好于宏大壮阔的史诗性文学——西方语言逻辑性强,有条理,是一种叙事性工具。并且西方主流的文学艺术特点是逼真,偏好镜子理论,即文学作品映照出现实生活。辜先生的讲解使同学深刻认识到中西方的语言差异。
       其次,辜教授讲解了第二个文化现象:政治。辜先生以史实为据指出,中国古代采取科举考试的考核方式,维护政治的公正性。而西方传统政治则强调运用权力手段巩固政治,且西方的普选制的有效性与参选人数成反比。通过对比,辜教授表明中国的传统政治更具有优越性。接着辜先生还讲解了中西方经济和法律的差异,通过中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方式和西方的市场经济,中国的“德”主“刑”辅的法律制度和西方“法律至上”的精神的对比,阐明了经济和法律是由环境和国情共同决定的,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表现不同,我们要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表现,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盲目抵制。

 

 

\
 
       最后,辜教授指出,只有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区别,才能对不同的文化具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中国文化之花与土壤环境息息相关,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讲座结束前,辜教授还亲切细致地回答了同学有关中西文化背景等问题。
       此次讲座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魅力的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辜教授对中西文化几大版块进行深入剖析,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学史观念对中西语言与文化进行了深刻解读,极大程度激发了听众对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的兴趣。细读文学经典,体会古老魅力,传承同文精神,经过辜老师的阐释,在座听众表示收获颇丰。新同文讲坛系列讲座在丰富校园文化国际化内涵的同时,培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勇担大国青年使命。“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新同文讲坛会继续邀请到更多教师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立意高远、内容丰富、贴近专业的讲座沙龙,扩展同学的学习领域,增加同学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