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导师论道:潜心育人,引领成长” ——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座谈会成功举办
2025-01-04
2025年1月3日中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新楼咖啡书苑成功举办博士生导师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是“院长茶座”系列活动第三十六场,以“导师论道:潜心育人,引领成长”为主题,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多元发展的趋势下,聚焦博士生选拔、培养及论文指导等关键议题,旨在通过交流与分享,汇聚导师智慧,持续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推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由副院长王丹主持,赵桂莲、丁莉、胡旭辉三位优秀博士生论文导师作为分享人,十余位导师共同参与,院长陈明进行总结发言。现场气氛融洽而深刻,为博士生培养工作开拓了新思路。
王丹主持会议
赵桂莲教授以“严把选拔关、夯实学术基础”为题,着重强调了博士招生环节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她基于丰富的研究与指导经验指出,扎实的文献阅读和寻根溯源的学术素养是培养优秀博士生的基石,人文学科导师应以自身深厚的学术积累启迪学生,引领他们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形成清晰的学术脉络,为学术之路筑牢坚实根基。
赵桂莲分享
丁莉教授围绕“了解-理解-化解”的主线,分享了培养优秀博士生向伟的心路历程。从招生时的审慎甄别,到洞悉学生独特需求,再到师生携手解决学术问题,丁莉教授深刻诠释了导师与学生作为学术伙伴教学相长、相互成就的紧密关系。期间,她着重提及尊重学生学术兴趣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实现双赢的学术愿景,为师生合作树立了典范。
丁莉分享
胡旭辉长聘副教授聚焦“培养前沿视野与国际竞争力”,详细分享了其博士培养的的“四项原则”:积极开展与国际一流学者对话、全力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术输出契机、深度推进师生合作、精心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他通过组织高端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交流互动等多元方式,助力学生紧跟学术前沿,并借助合作撰写论文等途径,全方位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他强调,导师一定要持续拓展学术视野,为学生搭建国际学术网络平台,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赋能。
胡旭辉分享
座谈期间,王丹教授表示,学院后续将着力搭建更多导师交流平台,针对学生在学术、心理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共性难题和个性化困惑展开探讨。鉴于当前学生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面临诸多迷茫的问题,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学院期望通过经验分享与问题交流,构建强有力的支持体系,推动师生共同成长,提升学院整体培养水平。
陈明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对三位导师的精彩分享予以高度赞誉。他指出,博士生导师是学院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他们因材施教的经验分享,不仅对年轻导师成长意义重大,也为优化学院博士生培养体系提供了关键指引。学院将始终坚持“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理念,矢志不渝地为学术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持续彰显学院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使命与担当。
陈明总结发言
本次座谈会成功搭建了导师育人智慧交融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外国语学院导师队伍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博士生培养工作注入了蓬勃活力与创新动力。
参会导师合影
(文字:李卉,图片:叶恩红、张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