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馆
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成功举办“AI时代,我们还需要图书馆吗?”专题讲座
2025-11-18
2025年11月14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在外院新楼501会议室成功举办“AI时代,我们还需要图书馆吗?”主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张晓雁主讲,吸引了70余名来自各语种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其中新生本科生占比超过80%,现场交流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伊始,张晓雁以“AI时代,我们还需要图书馆吗?”这一现实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存在的独特价值。她通过权威数据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3248所,年流通人次突破13亿,说明图书馆不仅是知识获取的场所,更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地标与“打卡”空间,展现出持续的生命力。

在内容阐述环节,张晓雁从三个维度系统解析了图书馆的当代使命:第一,知识的“严选”与权威保障。面对信息过载与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图书馆依托专业馆员团队与严格的资源遴选机制,构建起高质量的知识桥梁,成为读者与精华读物之间的“智慧接口”。第二,文明的守护与文化传承。从天一阁到国家图书馆,再到“一总三分”的国家版本馆,图书馆始终承担着保存文化根脉的使命,是文明基因的“种子库”,使读者在数字洪流中仍可触摸历史的温度。第三,功能演进与空间再造。张晓雁以外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通过AI赋能古籍数字化平台、打造漫画阅览室、咖啡书苑等多元空间,实现了从“以藏为主”到“藏用并重”的转型。她特别强调,外院图书馆积极拓展UnLibrary服务,营造沉浸式“心流”阅读体验,成为融合学习、交流与创新的“外院文化客厅”。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AI工具的使用”“数智时代如何平衡纸电阅读”等问题踊跃提问,张晓雁结合我馆开展的数据库专题讲座、信息素养培训、CASHL文献传递系统等实际服务,一一作出细致解答,并鼓励新生积极利用总分馆资源,提升学术研究能力。讲座尾声,张晓雁以“图书馆里收存的,不止是书页墨香,更是一个民族拥抱知识、拥抱文明的孜孜身影”作结,引发广泛共鸣。
本次活动作为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年度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系统介绍了总分馆资源与服务,更深化了读者在AI时代对图书馆功能与精神内涵的认知。未来,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将继续依托“资源共享、服务共建”的总分馆体系,持续优化学科支持与空间功能,致力于打造滋养心灵、涵养文化自信的学术家园,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人文底蕴的外语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