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设置

阿拉伯语系

进入 阿拉伯语系 网站
 

 

       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通用于西亚和北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地区在古代曾产生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各个方面迅速发展,并且有着广阔的前景。北京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化系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阿拉伯语言文化系的前身是原东方语文学系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建立于1946年,是中国高校建立最早的阿拉伯语专业。半个多世纪以来,该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积累了丰富的阿拉伯语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长聘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理教授2人以及3名博士后在站,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学层次和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中东研究等教学和科研方向。设有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卡布斯苏丹阿拉伯研究讲席、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等机构和项目,通过这些平台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2019年,该系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在阿拉伯语教学和研究方向,作为全国高校首创的阿拉伯语专业,该系不仅创建了中国现代阿拉伯语教学体系,而且还编纂了《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汉语阿拉伯语词典》《汉语阿拉伯语分类词汇手册》《汉语阿拉伯语成语词典》等辞书,出版了《阿拉伯语基础教程》《阿拉伯语听力基础教程》《阿拉伯语阅读》《简明阿拉伯语教程》《简明阿拉伯语书法教程》《阿拉伯语300句》《旅游阿拉伯语》等教材和《阿拉伯语修辞新探》《阿拉伯语语义探究》《阿拉伯语世界的语言、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变迁》(英文)等专著。
       阿拉伯文学研究也是该系的重点方向之一。这方面出版了多种文学史和学术专著,包括《阿拉伯近现代文学史》(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比较研究》(获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阿拉伯文学史》(四卷)(获第二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一等奖)、《阿拉伯文学通史》《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为爱而歌——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研究》和《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倾向》等。另外,还出版了《阿拉伯古代诗选》《难中英杰》《爱的诗篇》《无岸的女人》《致电祖国》《最后的宝剑》《埃米尔之书:铁门之途》等一批阿拉伯文学作品译著。从事文学翻译与研究的仲跻昆教授以其卓越的成就获得阿联酋扎耶德国王图书奖、沙特阿卜杜拉·阿齐兹国王国际翻译奖和代表我国翻译界最高荣誉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中东现当代问题的研究,该系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的专著有:《阿拉伯中古史简编》《阿拉伯史纲》《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纲》《中阿关系史》《现代伊斯兰主义》《什叶派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中东多元社会中的政治与族群认同》。另外,还出版了《古兰经》《阿拉伯通史》《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去德黑兰》《两个世界——19世纪一个阿拉伯人的欧洲观察手记》等译著。
       上述辞书和著作不仅是我国阿拉伯语学习者和工作者的必备工具书和参考书,也使专业学科建设趋于完善。除阿拉伯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外,该系还为学生开设了一些质量较高的、具有前沿性的语言、文学及文化方面的课程,并为全校开设“公共阿拉伯语”“公共库尔德语”等公共课。

       此外,该系还出版学术集刊《北大中东研究》,刊载国内外阿拉伯文学、文化、语言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并在线发布北京大学中东研究评论系列。


       阿拉伯语系本科阶段的学制为4年。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涉外企业管理、新闻、出版、外语教学和外国问题研究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能胜任实际工作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外交以及政治、经济现状等有较广泛的了解,对中国和世界文化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具有较好的汉语水平和表达能力,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初步的田野调研和学术研究能力以及较强的适应不同社会职业需要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
      毕业生去向一般是:(1)国家部委、新闻媒体机构、大型企业;(2)保送读研,在本系或本校其他院系或其他学校继续深造;(3)出国学习,一般方向为:中东研究、阿拉伯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