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组织“中国-东盟博览会”实践教育活动

       2019年9月19日至22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师生赴广西南宁开展了以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中心的实践教育活动。此次实践团包括史阳、黄轶、张哲、谢侃侃4位老师,以及来自菲律宾语和缅甸语专业的16位本科生和东南亚系各个方向的4位研究生。

       9月21-22日,实践教育团的师生们集体前往“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展会现场,参观展览、进行志愿服务并开展调研访谈。在集体参观之后,同学们分成十个调研小组,深入到东盟各国的国家展馆,对各国参展商及政府官员进行访谈调研和志愿服务的实践,在进行外语实践活动的同时,通过访谈调研直观地了解东南亚人民如何看待中国—东盟博览会、如何评价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流现状、如何认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如何定义中国人在东南亚的形象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和交流,同学们对于当代中国与东南亚的密切交往有了更为切实的体验,收集到不少资料,增进了对自己所学语言对象国、对东南亚以及对中国与东南亚交流往来的了解与认识。

 


同学们对参展商进行访谈

 


同学们在访谈结束后与参展商合影留念

 

 
同学们在访谈结束后与参展商合影留念

   

 
实践团全体师生在会场外合影

 

       在参加东博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间隙,实践团师生还开展了其他相关活动,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并进行了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参观和考察。9月20日上午,北大实践教育团的师生前往广西民族大学,与该校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的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覃秀红副院长介绍了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科分布、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和教学特色等基本情况。双方老师就感兴趣的外教课程设置、外事交流活动、学生就业方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双方学生分享了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与困惑、在外事交流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和期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当地院校在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方面的地缘优势和培养特色,对专业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北大实践团与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师生代表座谈

 

 
北大师生与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师生合影

 

       20日下午,北大实践团的师生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参观和文化考察。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家园”、“霓裳羽衣”、“匠心神韵”与“和谐乐章”等展区,通过带队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讲解加深了对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以及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交流的了解,特别是馆藏的铜鼓文化展览很好地展现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师生们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思考和讨论这些展出的器物与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与整个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尝试从更为宏阔的视野去理解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变迁,从而释读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关联和跨境民族的文化传统。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实地教学

 


实践团师生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合影

 

       为期四天的实践教育活动虽然短暂,但意义非凡。通过该活动,一方面同学们在志愿服务、现场教学、调研访谈等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语言应用能力,掌握了相关材料,获取了对外交往实践活动的经验,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对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政治、经贸、文化交流有了更直观的实地体验;另一方面,北大师生与当地兄弟院校对口学科加强了交流,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此次实践教育活动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近年来持续实施的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之一,从2012年至今,东南亚系已派出6次“中国-东盟博览会”实践团,此项活动已经成为东南亚系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一项特色活动,覆盖东南亚系近年来在读的所有本科生专业和年级,丰富了东南亚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外语实践和对外交流实地体验。该活动一直得到了北京大学教务部、外国语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实践教学有力地补充了课堂教学工作,不断激励各专业师生在各自专业领域内不断开拓进取,为提升非通用语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做出新的贡献。

 

(撰稿:胡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