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德语系举办《格林童话:一个德意志的神话》学术讲座

       10月15日,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邀请,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王丽平老师来到外院新楼301会议室,做了题为《格林童话:一个德意志的神话》的讲座。德语系毛明超助理教授主持了本次学术活动、德语系副系主任胡蔚副教授到场出席,此外还有来自德语系、历史学系等院系的四十余位师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王丽平老师首先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绍,指出《格林童话》作为第一部关于的童话科学文献,具有独特的地位。她由此入手,为同学们展示了这一经典文本的内在结构:童话是格林兄弟重构价值的尝试,是还原生命最初之震撼的途径。格林兄弟所搜集的童话不仅是童年读物,更是在重述历史,通过故事回归往昔,给政治上分裂的德意志民族以心灵与精神上的统一。王丽平老师在此呼应了讲座的主题,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王丽平老师通过《小红帽》、《青蛙国王》等具体童话文本,向同学们展示了文本分析的无限可能性。她首先引用道家哲学与易经卦象,揭示出东西方思想隐秘的交融,令同学们大开眼界。此外,王丽平老师详细分析了童话中“笨汉”的形象,指出只有追寻原处的天真无邪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笨汉”虽然不精于算计,但这恰恰是他们纯净心灵的体现。同样给听众很多启发的还有王丽平的研究方发。她并没有囿于道家哲学的范畴,而是从中提炼出了一种普遍的行为模式,以此在东西方的经典文本之间架起桥梁。
 

 
 

       讲座后,同学们与王丽平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关注的话题包括格林童话中所体现的德意志精神、《小红帽》的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解读、以象征手法阐释童话的可能性等。王丽平老师都一一做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最后,王丽平老师总结到,童话的收集与整理最初具有民族性的目的,但在发展与译介中则脱离了特定民族的限制,而是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同学们都认为通过这一次讲座,对《格林童话》有了全新的认识,更有兴趣、也更有动力继续研读德语经典,在学术上更上一层楼。

 


 

 

(供稿:冯祺洋 毛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