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德语系2020年秋季“德国研究学术前沿”系列讲座课程正式开启

       2020年秋季学期,北京大学德语系定于每周二下午3-5点在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422教室开展“德语研究学术前沿”系列讲座。这门课程是面向德语系全体学生,尤其是为低年级同学精心打造的一门德语文学文化入门研究课程,内容涉及包括德国历史、法律、文化区域研究、德语文学研究、德语语言学研究在内的众多专业领域,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和前沿性,旨在高水平、全方位、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及前沿研究动态,激发学生专业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走上科研之路。
       作为德语系建设高水平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该课程不仅在全国德语教学界是首创,在北大校内也属于引导本科生科研的教学创新。自2016年起,德语系已连续开设过四学年专业讲座课程,得到了全体学生的一致好评,为学生确立自身学术志向与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平台。
       本学期讲座课程由德语系全体教员悉数登场,从个人研究专长出发,为同学们作相关报告;鉴于日耳曼学(Germanistik)学科创建伊始有历史、法学和文学三个方向,还专门邀请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党委书记、德国史专家徐健教授讲授“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和谐政治”,法学院许德峰教授讲授德国法学家萨维尼的专著导读。(讲座题目附后)
       9月22日下午,德语系主任黄燎宇教授作系列讲座的首场报告《什么是文学语言?》。黄燎宇教授首先对德语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及学科历史进行了概貌式的介绍,强调了德国研究的独特价值与魅力。中国的日耳曼语言文学学科发轫于187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以冯至、田德望、杨业治为核心的几代大师级学者的辛勤耕耘,北大德语专业已建设成为国内德语文学教学、研究与翻译的重镇。以此,黄燎宇教授着重强调了文学研究的意义。他指出文学兼具历史、科学与哲学品质,并结合德国社会历史与著名德国作家的作品阐释了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思想性、自反性、跨际性几大特点,总结出文学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的广泛内涵与外延。德语系硕士生、本科生济济一堂,反响热烈,听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认为文学语言作为系列讲座的第一课,富有启示意义,对文学的功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张皓莹、冯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