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全球视野’中的哈萨克斯坦”学术研讨暨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2020-12-17
2020年12月16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国际合作部指导的“‘全球视野’中的哈萨克斯坦——学术研讨暨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民主楼208会议室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到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丝路基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风险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新华出版社、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色股份等机构和企业代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姜国华教授、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郑如青老师和交流项目办公室副主任陆骄老师、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以及各院系的师生参与了本次会议。活动分为新书发布会和学术研讨会两部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本次会议发布的新书《“全球视野”中的哈萨克斯坦:经贸、医疗与人文新观察》是2019年北京大学“全球视野•北京大学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项目的成果。调研团由北京大学人文、社科和医学三大学部的19名师生组成,以实地考察为基础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撰写。书稿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得到了中信银行和哈萨克斯坦阿尔金银行的赞助。
(《“全球视野”中的哈萨克斯坦:经贸、医疗与人文新观察》一书)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首先向与会嘉宾致欢迎辞。宁琦教授在欢迎辞中通过“展示”“联通”“携手”三个关键词表达对本次会议的期待,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共同探讨我国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思考在新时代、新丝路上如何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水平。宁琦教授还表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丰富的外语学科资源,基本上覆盖了全世界重点国家和区域语种的人才培养。新书的发布是外国语学院利用这种资源的新尝试,也是探索“全球视野”中跨学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新起点。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致欢迎辞)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姜国华教授对本书的发布表示祝贺,同时回顾了创办“全球视野•北京大学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这一项目的心路历程。调研团项目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推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选择考察的是我国目前研究不足,又对国家战略而言非常重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的是为政产学研各界提供学术支持。姜院长强调,未来北京大学研究生“一带一路”国际调研团还将继续进行,期待更多企业的参与和更多的调研成果。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姜国华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俄语系校友、原外交部欧亚司司长、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周晓沛先生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致辞。周大使对于新书调研效率、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意识进行了高度评价。他回顾了中哈关系发展历程,期待未来校友们勇于创新,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周晓沛大使、孙壮志研究员、徐光副总编辑、张明先生致辞)
作为新书的出版方,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徐光女士向大家介绍了本书的出版历程和书籍特色。她认为本书兼具学术研究价值和政策参考价值,融北大历史底蕴与时代创新精神为一体。在书本细节方面,主编团队与出版社编校团队精益求精。本书的主色系采用北大特有的“北大红”,装帧精美而不失简约大气,图文并茂而不失严肃厚重,是一本真正的用心之作。徐光编审期待新华出版社未来能作为出版平台与包括北大师生在内的各界人士一道,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作为调研项目受访企业的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色股份”)的国际业务部市场营销副总监张明先生分享了中色股份在中哈合作中的经验与感悟。张明表示,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而产学研合作有助于企业创新发展。北京大学的调研项目提供了很好的沟通平台。未来中色股份也将发挥自己的海外优势,全力支援配合相关的调研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研究员和远在努尔苏丹市的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教授、阿斯塔纳国际学术综合体中国与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斯维特兰娜•科日罗娃也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了对新书发布的支持。孙壮志研究员从及时性、直观性和产学研合作价值三个方面肯定了新书的创新尝试,认为这种问题导向明确的跨学科研究能够促进企业和学术界的高效交流,有效地夯实中哈合作的文化基础。科日罗娃教授祝贺新书面世,期待新书在未来能被译为俄文在哈国发行,为中哈两国关系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宝贵力量。
(与会重要嘉宾为新书揭幕)
新书主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施越助理教授是“全球视野”哈萨克斯坦调研团指导教师,也是本次出版的总负责人。他向参会嘉宾所代表的北京大学各相关单位、政策界、实业界、金融界、出版界以及社会团体等致敬,同时感谢了作者团队在整个过程中的付出。他表示,本次新书发布会是作者团队阶段性工作的总结,希望能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别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施越助理教授致辞)
在学术研讨会环节,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许涛研究员以中国与中亚民众在认识上的偏差为例,指出目前中哈两国仍相互为“熟悉的陌生人”,双边文化交流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王海燕高级研究员介绍了中哈在能源方面合作的现状,并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例,展示其打通全产业链融合的尝试和在海外社会公益方面作出的贡献。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副秘书长、中哈产能合作促进中心主任王克文女士剖析了中哈两国的产能合作机制,呈现了双方政府部门如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为企业排忧解难。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常春教授建议应将健康合作上升到战略高度,践行“健康入万策”的方针,以需求为导向结合文化交流,发挥顶层设计在推动合作方面的优势。
就“新时期深化中哈友好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议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风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雷婕认为,目前哈萨克斯坦国内疫情控制情况较为良好,并积极应对因疫情和国际石油市场波动导致的经济增速下滑。北京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系博士生陈彬彬介绍了她在新冠疫情期间组织跨国民间抗疫互助小组的经历并分享了关于文化传播的思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郑豪结合实地调研案例,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宏观经济形势、阿斯塔纳金融中心定位和哈国金融风险。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索玲格梳理了当前哈萨克斯坦的医疗卫生现状,分析了中哈两国在互联网医疗的合作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与会嘉宾及作者发言)
就“‘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产学研合作”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史庆从当今国际法律制度设计的历史背景出发,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践中需要怎样的法律知识。北京大学药学院博士生梁春苏介绍了当前中哈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现状,并对中医药国际化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胡光玥梳理了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的语言政策,对哈萨克语言文字拉丁化和三语政策进行了分析。
(与会嘉宾合影)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助理教授施越为本次活动做闭幕发言。他肯定了本次会议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参考意义,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需要政产学研各界的长期合作。希望调研团的各位同学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保持对跨学科研究和政产学研合作的热情,助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文/王硕 摄/郑豪 审校/施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