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国别和区域研究系列讲座: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美国政治研究

  2021年12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副系主任雷少华副教授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新楼501会议室开展了题为“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美国政治研究”的讲座。本期讲座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主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的康杰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教学团队的施越老师、张忞煜老师、谢侃侃老师,以及十多名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雷少华老师通过讲述英国在越南船民问题和来自法国的留学生研究鄂温克族的案例,阐释了不同国家对“国别和区域研究” 的不同理解,强调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由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过去侵占和开发殖民地的需要,他们维系了上百年的殖民地研究传统,并对殖民地研究的目的有着清晰的认识。而对于前殖民地国家来说,作为殖民地研究后继者的区域研究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这促使我们思考大国研究,尤其是美国研究在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中的位置和角色。中国的美国研究和美国自己的美国研究属于不同的体系。后者的问题在于,往往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到政党和选举上,强调量化方法,却无法得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而中国学者在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时,往往倾向于将其与国际关系联系在一起。如一些中国学者在开展美国研究时,不顾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不自觉地将中美关系作为研究的变量,以至于得出的结论不符合实际。雷少华老师指出,中美关系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于美国普通民众来说,其重要性很有限,甚至不如美墨关系对美国的重要性。部分中国学者之所以认为中美关系对美国很重要,实际上是学科发展的逻辑决定的。

  雷少华老师指出,理解中美关系首先要了解美国。2018年12月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阿根廷出席G20高峰会议。会上,特朗普提出希望中国不再向美国“倾销”芬太尼。这一事件引发了国内国际关系学界的疑惑与讨论。当天晚上,一位国际关系学者作文“一个芬太尼把整个国际关系学界理论摧毁”的论断。实际上,之所以会出现国关学界对芬太尼不甚了解的现象,是因为其长期以来的关注点不在于此。芬太尼是一种类阿片止痛剂。而美国的芬太尼滥用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的医疗保险制度。这一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地方公立医院为节省支出,而滥开廉价芬太尼。这种极易获得的药品成为了美国中下层或铁锈地带民众的毒品替代物。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发在于,如果我们不了解美国内部的机制,就无法理解一些问题为什么会成为中美关系争论的核心。而发现、理解这类问题的实质,常常有赖于跨学科的研究。

  随后,雷少华老师又以人权问题上的理解差异,来阐释中美两国对于对方公共管理和政策的关注缺失问题。美国政府每年发布的《中国侵犯人权报告》往往包含涉藏、涉疆、涉港和所谓政治自由问题等议题,却不涉及中国民众真正的关心住房、购车等社会民生问题。同样,作为反击,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提到了枪击、犯罪、种族等问题,却同样没有触及美国民众所关心的一系列政策问题。美国总统选举所反映出的美国人所关心的问题,多为堕胎、医疗保险、族裔关系、移民政策等,很少有人关心中美关系。实际上,中美关系在美国的重要性被我们的学界和媒体放大了。

  雷少华老师强调,要严格区分政治与政策。政治是关于权力的关系,其核心是权力分配、冲突和妥协。公共政策则是为了公共治理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实践措施。美国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的分离起源于威尔逊,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美国政治研究建立在官僚政治和宪法理论基础上,关注机构和个人的政治行为,包括对宪政历、机构、政党、利益集团、政党间竞争、选举制度和行政立法关系的研究。公共管理与政策则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与政治相比,普通公民更加注重公共管理与政策对其生活福祉的影响。通过公共管理与政策的视角,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政治问题矛盾的根源。

  超级大国无小事,任何国内重大社会问题都会“外溢”到国家间政治层面,进而影响到对外决策和全球战略。而从局外观察一个国家所得出的结论,与该国国内的人们的理解常常是不一样的。如我国的“双减”政策导致在线教育机构VIPKID面临危机,7万来自美国的英语外教失业。这些美国教师却将此解读为中美关系恶化的结果。由此可知,传统研究美国政治是从宏大历史叙事、宪法、文化、官僚政治、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等角度切入。这些视角对于掌握全景式政治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缺乏对美国社会细节的认知和理解。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视角的弱点在于缺乏对长周期历史发展的把控能力,优点在于对社会细节的研究,从而理解政府公共管理与政策的社会问题根源。以小见大,从而理解每一种国内问题如何影响美国政治,进而影响美国外交和全球战略决策。没有细节支撑的美国政治研究是“无根之木”,没有宏大历史和官僚政治做全景的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则是“无头苍蝇”。我们既要学会“抬头看路”,做全景式的研究,也须“低头拉车”,做深入细节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视角研究的困难之处在于需要有长期实地生活经验和经历,大部分公共政策问题无法简单地从教科书学习和理解。

 

雷少华老师讲解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

 

  公共管理研究与传统国际政治研究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公共管理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政治立场或者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研究美国,可以凸显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核心是协调利益冲突,普通公民的不满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公共管理无法完全满足和保护其个体利益,而非政治体制。对公共管理的批评必然产生变革的倡导者和维持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而公共管理问题很少能够得到顺利解决。

  关于如何应用公共管理与政策视角开展对美国的研究,雷少华老师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公共政策视角的基础是公共管理,因此需要划分公共管理领域,例如教育、医疗、住房、犯罪、税收、社会福利等,应对这些社会问题无法采用“一刀切”的公共政策进行解决。二、所有社会治理都需要资金,因此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核心是“钱从哪里来?”。三、甄别问题的性质比解决问题的方式更重要。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美国研究所做的主要是理解公共政策,而具体的解决方案以及评估方法是公共管理专业的任务。四、应用公共管理视角去理解美国政治,其目的是形成一套完整的从“公共管理- 国内政治-国际关系”的完整逻辑链条,构建出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因此,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是一种分析工具而不是目的。例如,奥巴马的医疗改革的实质是压缩政府支出。而压缩政府支出,就必然从民众征收新税,因而它必然会影响美国政治。如果我们将视野局限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理念之争,便难以深入到这一改革的所引发社会矛盾的本质。

  最后,雷少华老师以为什么美国一些地方政府禁止私营企业参与回收垃圾、为什么美国医院急诊等待时间长且很多私营医院没有急诊服务、为什么美国警察反对禁枪等问题为例,阐释了公共政策研究视角的应用方法。总之,只有通过了解美国的实际情况、美国的政治和历史,我们才能发现教科书上提到的美国议题背后的逻辑,并对其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讲座的最后,各位参会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点评。谢侃侃老师结合自身的留学经历,说明了美国政治和公共生活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深入地认识美国的难度。本次讲座对于同学们今后如何切入对象国社会有很大启发。

 

谢侃侃老师总结点评

 

  张忞煜老师结合自己在印度留学时的经历,指出雷少华老师所讲的公共管理视角对于研究印度司法制度和近年来印度社会变迁的借鉴意义。

张忞煜老师总结点评

 

  康杰老师指出,本次讲座探讨的是探究政策底层逻辑的视角。利益集团的路径依赖、底层与上层的对立、警察和公共预算等视角在国别和区域研究具有普遍意义。施越老师指出,本次讲座呼应了国别和区域研究对“在地化”的追求。雷少华老师所提倡的研究路径有别于传统的以高层外交活动为中心的国际问题研究和以解决技术问题为中心的公共管理研究,在梳理前人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其次,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某一国家的暴力机关和财政体系是深入对象国社会政治问题可以优先考虑的切入点。因此,雷少华老师的讲座对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生如何开展“多语种、在地化、跨学科和国际化”国别和区域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施越老师总结点评

图/文:籍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