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多名硕士研究生参加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罗蒙诺索夫-2025”国际青年学者学术论坛

  2025年4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2024级6名硕士研究生,在俄语系外教叶莲娜·马尔卡索娃(Е. В. Маркасова)的指导下,参加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主办的“罗蒙诺索夫-2025”国际青年学者学术论坛(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молодёжный научный форум «Ломоносов-2025» в МГУ-ППИ)。

  本次论坛下设“现代俄语”(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和“俄罗斯文学”(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两个主题分会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此次参会的6名研究生围绕各自的研究方向,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学术报告,并与现场的专家、学者连线,展开交流与讨论。

 

 

  其中,王学婧、陈静霖、翁楠3位同学参与了“现代俄语”分会场,分别从双名结构中的述谓性名词、形动词来源述谓词、形容词谓语结构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述。她们结合具体语料,深入分析了不同语言结构和词类之间的转化规律,揭示了俄语表达的灵活性与丰富性,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学术见解,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积极讨论。

  

  

  

  在“俄罗斯文学”分会场,孙傲、于泽姣、黄瑞茜3位同学分别报告:孙傲解析了谢达科娃诗组《中国行》中"白路"与"白衣"意象的象征内涵;于泽姣梳理了康奇塔与列扎诺夫的爱情故事在俄罗斯诗歌史中的体现;黄瑞茜探讨了共济会文化语境下“自由”概念的文学表达。3位报告人通过文本细读与理论分析,不仅揭示了俄罗斯文学的艺术特质,更深入阐释了作品所折射的多元文化与独特的民族精神内核,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在参与此次论坛的过程中,同学们就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俄语系研究生的学术潜力与研究素养。会后,陈静霖同学表示:“在论坛中最深刻的感受是突破与成长,在硕士一年级参与论坛并用俄语作报告对我而言是突破,在交流中让我发现不足,感谢老师们无私的帮助!”于泽姣表示:“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感谢马尔卡索娃老师的指导,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让我十分开心”。

  

  供稿|陈静霖

  供图|罗万兴、刘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