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2025年北京大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下的东方文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顺利开幕

  2025年6月30日上午9时,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分院、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研究分会协办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下的东方文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北京大学顺利开幕。来自国内外50余所高校的116名硕博研究生、青年教师齐聚燕园,围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下的东方文学这个主题,展开为期两周的学习与交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邦维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常务理事干春松教授、副秘书长孙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侯宇翔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丹教授、吴杰伟教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瞿毅臻副主任和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翁家慧副教授等。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学科办副主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丰民教授主持。

  

    

  开幕式主持人及致辞嘉宾:(第一排由左至右)林丰民教授、瞿毅臻副主任、侯宇翔教授、(第二排由左至右)干春松教授、王丹教授、王邦维教授

  

  王丹教授代表外国语学院和陈明院长对暑期学校的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今天我们提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下的东方文学这个议题,正是要打破西方的“他者化”的叙事,加强对东方文化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进行全面的、深刻的了解,深入挖掘东方文学的独特价值和内在规律,以更加自信、更加独立的视角去审视东方文学。瞿毅臻副主任指出,本届暑期学校立足中国学术立场,聚焦东方国别与区域文学研究,将理论思考与学术实践深度融入研究生人才培养,这一定位既彰显了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的传统优势,也充分发挥了其引领国内东方文学研究方向的标杆作用。侯宇翔教授指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暑期学校始终紧扣国家战略和学术前沿,为全国研究生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学术滋养,其体现的不是北大与二外之间一个简单的学科共建成果,它为众多学子以及在研究岗位的青年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前沿学术,增加了宝贵体验。干春松教授指出,长期以来,东方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将东方视为西方的“他者”而存在的知识体系,因此,东方世界构建属于自身的自主知识体系尤为重要,它所代表的时代意义正是本届暑期学校的核心指向之一。王邦维教授是东方文学暑期学校的创始人,回忆初创岁月,他感慨道,东方文学暑期学校已经走过16个年头,其间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既培养了学生,也培养了一批学术骨干,他欢迎学员们来到北大学习,希望大家利用好北大的资源,把这次学习变成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持续受益。

  

  

  开幕式现场

  

  本届东方文学暑期学校为期两周,采用线下教学模式,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韩国釜山大学、法国阿尔多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1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授课内容涵盖“比较文学”“文学与图像研究”“翻译学”“民间文学”“语言学”“区域国别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同时,部分学员还将参加或旁听75日举办的北京大学第六届全国东方学与东方文学青年学者论坛。此外,暑期学校还设有东方民间文学、西亚北非文学、东北亚文学、南亚文学、东南亚文学和区域国别学等6个分论坛,学员们根据专业兴趣参加分论坛的论文汇报,各分论坛有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议和指导,这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学术水平、与学术同道进行深入交流的平台。

  

  

  暑期学校开幕式合影

  

  (文:李金剑 / 图:张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