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第八届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2025-11-17
2025年11月8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十余所高校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会。

开幕式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朝鲜语专业主任曹文凯老师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罗文青教授致欢迎辞,北京大学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王丹教授致开幕词。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广猛教授、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黄进财教授出席开幕式。
罗文青教授向莅临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四川外国语大学朝鲜语专业的发展沿革与学科建设成果,并表示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期待与会学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韩人文学研究的现实图景与发展趋向,为中韩人文学研究的深化拓展探寻新路径。
王丹教授代表共同主办方向与会学者致以诚挚问候,并回顾了“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自2018年创办以来的学术历程与使命担当,期待各位学者在深耕专业领域的同时,积极拓展学术视野,共同推动学科发展迈向新高度。王丹教授向对本届论坛给予鼎力支持的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洪川校长、罗文青院长及朝鲜语专业全体师生致以诚挚谢意,并向担任主旨发言的三位嘉宾及所有与会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在主旨发言部分,北京大学张小明教授、王元周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丽秋教授从多学科视角展现了中韩人文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与未来趋势。张小明教授以《理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一种视角》为题发言,从地缘政治观念、二元对立观念两方面,系统分析了制约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深层因素及未来调整方向。王元周教授以《1894年后的朝鲜儒林与万东庙祭享》为题发言,介绍了万东庙的象征意涵以及朝鲜儒林开化派与卫正派的分化历史,深入剖析了近代朝鲜的思想演变历程。李丽秋教授以《翻译如何脱离源语外壳——从语言形式到意义再创造》为题发言,提出了理解源语、脱离外壳和重新表达的翻译方法,并结合丰富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实现语言效果对等翻译的路径。






分论坛分别围绕“朝鲜(韩国)语言研究”“朝鲜(韩国)文学研究”“朝鲜(韩国)区域国别及翻译研究”三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专家、青年研究者和6位评议专家就中韩语言、文学及区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研讨。


闭幕式上,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牛林杰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对本届论坛的高水平组织与学术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作为中韩人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正不断推动中国朝鲜(韩国)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为期一天的“第八届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在热烈氛围中圆满落幕,与会学者期待论坛常办常新,为我国朝鲜(韩国)学研究的深化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文:后博文
图:刘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