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东方大文学”系列学术工作坊第十二期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2日,北京大学“东方大文学”系列学术工作坊第十二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多语种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比较研究’结项准备会”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新楼501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多语种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比较研究”课题组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深圳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同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东教育出版社的近三十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项目的最新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在开幕致辞部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明教授介绍了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在文图关系与图像研究领域所开展的系列学术工作,并对东方文学与图像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在对项目整体情况的汇报中,项目负责人丁莉教授回顾了项目开题以来的的进展情况:本项目在最初计划中包含《多语种<卡里来与笛木乃>插图本比较研究》《多语种两大史诗与往世书插图本比较研究》《古代中国、日本与东南亚佛经插图本比较研究》三个子课题,开题时又增设了《古代东亚的中国故事插图本比较研究》,子课题的数量扩充至四个,任务量随之显著增加。项目自2023年4月正式开题至今,历时不到三年,四个子课题组均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离不开全体项目成员的辛勤努力。而本次结项准备会的目标既是成果的汇报与总结,也是面向最终结项的再一次打磨与提升。

子课题代表发言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穆宏燕教授的主持的专家点评与讨论环节中,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首先肯定了本课题在文图共同叙事中呈现出的清晰研究路径。赵老师指出,本课题能够突破传统的国别限制,通过与绘画的结合和多语种联系起来,具有开拓意义。赵老师接着对四个专题报告进行了简要评价,认为专题发言体现出较高的成熟度,反映了报告者深厚的学术背景,此外也对学者应进一步增加对中国文学的涉猎等方面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东南大学龙迪勇教授对课题组在短时间内取得的高质量成果给予了高度赞赏。龙老师特别指出,课题的选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开拓意义,且具备极高的资料价值,在增进对东方插图的了解方面十分具有启发意义。龙老师进而表达了对课题能够早日结项出版的期望,并对书稿的章节体例、详略排布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赵敬鹏教授首先对四个学术报告进行了点评,指出几位报告者能够拓展研究的范式,挖掘出图像接受文字的复杂性的过程,呈现出图像和文本相互衍生的关系。赵老师特别肯定了建立东方文学插图本数据库的目标,认为该目标兼具价值与可行性。在对书稿整理出版方面,赵老师也提出了一系列宝贵建议。

北京大学陈明教授在点评中首先强调了课题推进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并对课题成果未来发挥的重要影响表达了期待,认为这一研究有助于推动东方文学文图研究的深入开展。陈老师也对书稿的编排体例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敦促课题组成员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对结论进行提炼升华方面继续努力。陈老师认为,对于文学与图像的研究必将继续推进下去,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需要各位师生的共同努力。

专家点评

在丁莉教授的主持下,会议在闭幕总结环节中收尾。丁老师表示,结项只是一个短期目标,课题成果还有待更加充分的修改打磨,希望产生更加有质量的研究成果。赵宪章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图文研究的重点不是多语种材料的简单罗列,而是有意义的比较工作。尽管这项研究非常艰巨,但正因如此而格外具有价值。赵老师进一步回顾了图文关系的研究历程,指出中国学术界在学理层面上涉足图文关系不过十几年。这一领域非常年轻,又如此重要,作为研究者应当立足长远,致力于为整个文学与图像研究做出更大的影响。在构建图像理论的问题上,赵老师结合观看AI图像艺术展的经历,提到在技术支持下图像能够呈现与生活世界迥异的奇幻图景。然而另一方面,无论出现奇幻的图像,对其理解也离不开对传统图像的解读。若无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就不能真正构建现代科技的图像理论。赵老师再次强调了本课题如期完成的重大意义,对项目成员能够克服重重挑战,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任务表示肯定,认为本项目的成果将为图像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与会学者合影

最后,丁莉老师对课题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表示结项后团队也将继续完善研究成果,力争早日付梓出版。会议在热烈而融洽的交流氛围中圆满结束。

撰稿:匙可佳

摄影:向伟

审核:丁莉

排版: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