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北京论坛(2017)分论坛II: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系列报道(三)

        11月4日下午,北京论坛(2017)“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分论坛讨论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2会议室举行。

 

        上半场讨论由吉林大学杨建华教授主持。

 

\
段晴教授发言

 

       第一位发言人为北京大学段晴教授,结合论文《希腊神话与苏美尔神话在古代和田的遗存》,发表主题为《关于洛浦博物馆挂毯的进一步发现》。中国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博物馆收藏了五幅挂毯,这是古代于阗萨种文化的宝贵财富。段晴教授对挂毯上的婆罗谜图案、挂毯设计及纺织技术进行了说明。同时还指出,从语言学的角度,英语“cozy”,德语的“kuschelig”,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于阗语的“koshava”,这是古代于阗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最后,段晴教授呼吁相关人员对洛浦博物馆给予支持,以对挂毯进行深入研究。

 

\

EngSeng Ho教授发言

 

       第二位发言人是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文化人类学和历史教授EngSeng Ho。EngSeng Ho教授的话题是“‘一带一路’沿线的穆斯林世界:国家形态还是变化的网络形态?”。EngSeng Ho教授首先指出,国与国之间的稳定关系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密切相关。中国不能抛开宗教问题去谈论战略竞争或恐怖主义。最后EngSeng Ho教授总结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必须在穆斯林世界寻求机会,而不是威胁。随着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中国应该继续并加大力度促进这种合作。中国应该建立起法制化的仲裁制度,并寻求在穆斯林世界的伙伴关系。这是中国一带一路能够兴旺发展的重要因素。

 

\
崔建锋教授发言

 

       第三位发言人为北京大学的崔建锋教授,发言主题为《见微知著:从扎赉诺尔蘑菇山墓地出土古罗马玻璃珠看汉晋时期的草原丝路》。扎赉诺尔蘑菇山墓地为一处早期鲜卑墓地,年代为东汉-魏晋时期,发现大量玻璃珠为主要随葬品。化学分析表明,夹金银玻璃珠微观为三层结构,内外层为钠钙玻璃,中间为纯金或纯银层,厚度在纳米级别,呈现受热状态。这一工艺与古罗马时期三明治型玻璃的主要玻璃贸易品种一致,被用于制作容器、马赛克等名贵器物。制作过程为首先制作内层玻璃珠,外层包裹金银,最后再次浸入玻璃熔液,包裹外层玻璃,使金银层不易脱落且增加闪亮效果。由微量元素分析可知,蘑菇山玻璃珠可能来自地中海东岸。这一研究表明,呼伦贝尔是草原丝路的重要枢纽,在两汉魏晋时期就与古罗马存在物质文化交流。

 

\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Elana Eshba发言

 

       第四位发言人为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Elana Eshba,发表主题为《文明对话-从价值观的维度来看》。Elana Eshba指出有两种方案可用于解决传统的冲突;一是伴随着经济、政治全球化而带来的西化;二是聚焦于文明对话。在当今世界,已有一些成功进行文明对话的例子,但更深层次的文明对话仍然面对着不少障碍。因此,要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特点,进行有建设性的对话,确立目标,面向未来。

 

\
Seyed Mohammad Marandi教授发言

 

       第五位发言人是Seyed Mohammad Marandi,北美研究教授,德黑兰大学世界研究学院院长。Seyed Mohammad Marandi教授的话题是“叙利亚、伊拉克、也门以及特朗普对‘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的观点”。在介绍他的话题之前,Seyed Mohammad Marandi谈到了穆斯林世界恐怖主义的起源。他认为,穆斯林世界极端主义的猖獗源于美国对极端主义的大力支持。Seyed Mohammad Marandi教授的话题是关于“联合综合行动计划”(JCPOA)。尽管美国屡屡违反奥巴马和特朗普的“联合综合行动计划”,特朗普挑衅伊朗的言论使得美国的意图以及伊朗与P5 + 1核协议的未来都变得不明朗。

 

       下半场由马尼拉雅典耀大学Bienvenido Florendo Nebres教授主持。

 

\
B.R.Deepak教授发言

 

       第六位发言人为尼赫鲁大学B.R.Deepak,发表主题为《中国的全球文明再平衡与印度的抉择》。B.R.Deepak首先从全球经济的不对称强调了全球再平衡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否需要重建古代互联互通的道路进行了分析说明:一方面,中国和印度自古以来就有友好的交往,应该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另一方面,旧的丝绸之路已经消失,“一带一路”倡议与之存在差别。最后,B.R.Deepak从印度电信、医药等市场的中国企业所占份额来说明,印度愿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并指出关注安全和经济方面的利益。

 

\
陈凌教授发言

 

       第七位发言人为北京大学的陈凌教授,发言主题为《丝绸之路上图像的交流与反馈——以毗沙门天王为例》。据《洛阳伽蓝记》、《大唐西域记》记载,于阗国王自称为毗沙门天王,其头冠上有鸟的形象。这一形象从印度传入西域,就开始本土化的历程,由于底层文化的作用,融入了祆教的因素。从西域往中原的传播中,毗沙门天王图像则不断被汉化,逐渐添加汉地的文化内容,意涵也随之再次发生偏移。当汉化的毗沙门天王像从中原传入草原游牧部落,经过形式上的一番增删修改,成为游牧部落最重要的崇拜,而内涵则复归于祆教的神祗。丝绸之路上毗沙门天王图像的流传和演化,提供了佛教图像祆教化、祆教图像佛教化一个反复交流、回馈极为有趣的例证。文化的交流往往不仅是单向、单线,或双向、双线式的,而更多是多层次、多面向的。图像所承载的不仅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意涵。形式的演化往往可以窥见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文化偏好、取向,以及文化的变迁、交流和融合。

 

\
郭树勇教授发言

 

       第八位发言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发言主题为《文明对话与区域社会建构:一带一路的政治社会学透视》。郭树勇院长首先阐释了怎么看一带一路文明对话对全球治理的作用。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国际间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项由首倡国发起的、旨在提高国际治理水平、促进国际共同发展的国际社会动员,必须从政治学与社会学交融的角度来深入分析。一带一路还是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模式的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郭院长又强调了文明对话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区域社会建构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任务,关键要设计好区域性的文明对话模式。

 

\
沙额格希格教授发言

 

       第九位发言人为蒙古国立大学沙额格希格教授,发表主题为《茶叶之路与蒙中俄经济走廊的结合》。“茶叶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是友谊和平和相互理解之路,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当前,“茶叶之路”对邻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越来越高。沙额格希格教授以中国唐朝为例说明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用茶叶之路发展旅游业,分享沿线的文化和传统,为构建更好的经济关系打下基础,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和蒙古“草原之路”倡议对接,建设三国“经济走廊”,这是促进三个国家互联互通的工具。

 

\

Darwish Al-Emadi教授发言

 

       第十位发言者是卡塔尔大学的Darwish Abdulrahman H. Al-Emadi。Darwish Al-Emadi教授的话题是“GCC危机”。Darwish Al-Emadi教授介绍了卡塔尔大学的愿景和使命。他介绍了卡塔尔的危机,然后提出了13个要求,危机已经使GCC受到考验。这导致了双方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裂痕。到目前为止,所有试图结束这场危机的政治努力都没有成功。

 

\
克林顿集团Hani K. Findakly发言

 

       第十一位发言人为克林顿集团Hani K. Findakly,发表主题为《艰难转型过程中的阿拉伯世界》。Hani K. Findakly指出阿拉伯世界国家众多,国家规模和人口也不尽相同,但具有相同的经济本质,同时都面对着不同程度的政治冲突和经济困境,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阿拉伯世界的转型主线是技术的革新,Hani K. Findakly以iphone为例说明智能手机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同时,阿拉伯世界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面也进行了革新转型,高效开采能源,并提高能源的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