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北京论坛(2017)分论坛II: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系列报道(四)

     11月5日上午,北京论坛(2017)“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分论坛第四场B组讨论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四会议室举行。讨论会共有九位发言人进行了报告,讨论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副主任吴冰冰副教授主持,与会的中外学者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吴冰冰副教授首先对中东地区当前局势简要介绍,引出本次研讨会的话题,如海湾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转型问题,地区大国政治分析,库尔德问题等。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美国克林顿集团(Clinton Group)的Hani. K. Findakly博士,他指出沙特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沙特提出的《2030愿景》计划旨在实现经济多元化,但一些举措实际上不利于经济恢复。此外,王室内部的动荡与外部的威胁是不利因素。福利国家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未来三到五年比较艰难。

 

       伊朗德黑兰大学(University of Tehran)的Seyed Mohammad Marandi教授表达了对沙特现任国王更加激进的政策的忧虑,比如对也门作战,投入巨大,但成果不显。此外他认为,人口增长不必然伴随经济增长,没有教育培养的合格劳动力,达标的基础设施,充足的就业岗位,经济不会增长,社会不会稳定。这是中东人民向欧洲移民或避难的一个原因,也给欧盟带来新挑战。

 

       吴冰冰教授对卡塔尔危机折射的海合会内部矛盾进行阐述。沙特、巴林和阿联酋逼迫卡塔尔对穆兄会和伊朗划清界限,科威特与阿曼则持中立态度。卡塔尔尽管国家小,但不愿意在海合会框架内服从沙特领导。此外,土耳其与伊朗是卡塔尔危机的受益国。

 

       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Pakistan Higher Education Commission)的Muhammad Asghar教授提出,教派冲突是中东地区除经济问题之外的又一重大问题,美国对此也发挥重大作用。

 

       阿联酋的沙迦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of Sharjah)校长Björn Kjerfve则从微观领域论述当前中东地区的形势对阿联酋的影响,阿联酋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其内部也在变化,比如女生入学率的提升以及女性在政界与商界的地位上升等社会进步。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Ho Engseng指出,卡塔尔的危机根源于萨达姆的倒台之后导致海湾国家普遍的不安全感。Hani. K. Findakly博士同意Ho Engseng教授对中东局势的研判。

 

       Seyed Mohammad Marandi教授指出,伊朗、土耳其与沙特三国相互制衡,每个国家自身都存在问题,还提到中国曾提出在沙特与伊朗之间斡旋。

 

       吴冰冰副教授另起话题探讨美俄支持的叙利亚各势力合作夺回 ISIS 占领的拉卡,ISIS根除后的叙利亚与伊拉克局势的未来展望。吴冰冰副教授指出,对于叙利亚局势与重建,实际上部分中国企业参与了叙利亚重建。中方的经济合作不仅是为了获利。

 

       Hani. K. Findakly博士认为库尔德建国困难,1991年来库区自治,但内部也不统一。目前伊拉克的局势依然脆弱,并不是建国好时机。这一观点获得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可。他认为美国的中东政策是自利的,中国亦然,中国应继续对外开放,比如实行汇率自由政策,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中国的对外政策是有利的。

 

       Seyed Mohammad Marandi教授认为,中国替代美国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应该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Marandi教授认为美国排斥中国的参与,对此Ho Engseng持相反意见,美国希望减少对中东的干预,特朗普希望从中东挣钱而非花钱,或许不排斥中国的参与。

 

       北京大学吴杰伟教授从东南亚的角度看待中东国家对东南亚的影响,比如东南亚的在中东劳工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则就美俄中欧等区域外大国对中东地区的影响进行简述。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教授提出中国应如何在中东地区内发挥作用的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