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法语系成功“举办《藏珍于箧》——简说汉译法国社科与人文学科图书收藏”讲座

\

      5月19日下午2点,“藏珍于箧——简说汉译法国社科与人文学科图书收藏”暨法语系读书会第14期在外国语学院新楼201会议室举办。主讲人朱穆先生首先从“藏珍于箧”的题目出发,解读了“珍”字在于藏书者在时间和经济上的投入,而“藏”,“于”,“箧”三个字分别契合了讲座的三个部分:对法国文学汉译本的珍本介绍,法国文学译介的发展以及中法同文书社的藏书情况。朱穆先生分享了近年来图书市场发生的变化,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逐渐消失,导致珍本难以获得,以及中外藏书界的一些特点。他表示,收藏对体力,知识和经济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仅就法国文学汉译本而言就涉及了比较文学,中法文化交流,法国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翻译学,出版学,版本学,目录学,索引学,图书情报学等学科。
      朱穆先生的藏书以1995年出版的《汉译法国社科与人文科学图书目录》涵盖书目为主,同时包括不属于汉译范畴的一些作品,以及未进入出版渠道的书。他结合这些藏书梳理了从19世纪到20世纪法国文学汉译本的发展。总体而言,1898-1922年属于萌芽状态,翻译所选作品多集中于消遣文学;1922-1949年为昌盛期,对文学名著的译作兴起,选取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出版业更发达;1949-1963年是一个持续期,大量民国出版物获得再版,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莫泊桑,梅里美等作家的译作均有出版;1963-1979年,仅有《厌恶及其他》得以出版;1979-1992年,侵权与复译的情况较多;1992年以后,出版业更规范,购买译本的现象也更普遍。
      具体而言,法国文学的早期译作包括1897年朱树人翻译的《穑者传》,1898年林纾先生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徐汇公学刊印的《雪玫瑰》,巴尔扎克在中国的首译《哀吹錄》,该书后被编入商务印书馆的《说部丛书》,刘半农翻译的《法国短篇小说集》,李青崖翻译的《羊脂球集》,陈敬容翻译的《巴黎圣母院》等。在梳理的过程中,朱穆先生对林纾,刘半农,李青崖,毕修勺等译者做了重点介绍,同时提出了对侯佩尹等资料稀缺的译者的研究兴趣。讲座还对商务印书馆,北新书局,徐汇公学等出版机构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给出了丰富的资料。除了法国文学汉译本,朱穆先生列举了一系列具有研究价值的期刊,专著和目录,包括《法文研究》,《新青年》创刊号,《一本书的命运》,《现代中国的法国文学接受》,《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研究历程》,《法兰西之梦》等。讲座最后,朱穆先生分享了他的私人书房——中法同文书社的积累过程,时间跨度和其对法国文学汉译本藏书的热情令人钦佩。讲座信息量庞大,图文并茂,以情动人的同时也启发在座的研究者扎实的研究必须基于对史料踏实的积累之上。(文字编辑:吉竞)

 
\

      朱穆先生简介:朱穆先生是中国法国文学研究理事会理事,出于对法国文化的热爱,以一己之力长年从事法国文学中译本的收藏,设立了中法同文书舍。讲座以其三十年来对汉译法国社科与人文学科图书的收藏经历,从书籍收藏、珍本介绍、汉译法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个人藏书概貌等几个方面概要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法国著作在华的翻译、出版与接受,展现了中法文化融合过程中书籍作为媒介的状态,从一个侧面展示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