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阿语系举办“进北大五十周年纪念聚会”
2010-09-30
半世纪前求学燕园 五十年后师生重聚
——阿拉伯语专业60级举行“进北大五十周年纪念聚会”
2010年8月24日上午,北大外文楼外国语学院的会议室里欢声笑语不断,一群七十上下的老者沉浸在兴奋与快乐之中。阿拉伯语专业60级学生正在这里举行“进北大五十周年纪念聚会”。
阿拉伯语专业60级是北大阿拉伯语专业自1946年建立以来人数最多的一个班,学生来自全国16个省市。他们在校的五年是建国以来国家对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最旺盛、学校专业师资力量最强、教师教学积极性最高涨的时期之一。全班同学热情洋溢,意气风发,拼命吮吸北大的革命精神,严格要求,刻苦学习,丰富了自己的学识本领。毕业之后,他们分别从事外交、教学、新闻、科研等工作,将北大对他们的教育付诸实践,在党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下,都做出了自己的成绩,多被评为教授、研究员、高级记者,或成为外交官和国家干部,有的还担任了部长、院长、武官、参赞、博士生导师或地方领导,成为本领域知名的专家。今年适逢他们进入北大五十周年,饮水思源,自然怀念当年在燕园的生活和昔日的同窗好友与曾谆谆教诲自己的老师。因而半年之前就有同学提议举行纪念聚会,得到了所有同学的热烈支持,并将时间定在新学年开学前夕,地点选在半个世纪前上第一课的老教室外文楼。全班同学除了身在国外和有病行动不便的,都参加了聚会,有的还是从上海、宁波、西安等地专程赶来的。聚会还邀请了原东语系主任陈嘉厚以及李振中、罗国章、吕学德、仲跻昆等曾为他们任教的老师作特别嘉宾。老师们也都非常高兴与当年的学生见面,在京的老师都来了。见到现在都已年逾古稀但神采依旧的老师们,同学们分外高兴,纷纷祝福他们永远健康快乐。聚会得到了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热情关怀和大力协助,现任系主任付志明为聚会作了周到的安排,一清早又亲自到外文楼欢迎老校友们。
聚会预定上午九点半开始,但不少同学九点之前就到了。由于工作性质和地点的不同,老同学之间过去见面机会不多,有的同学自毕业离校以后就没有相互见过面。五十年过去,昔日翩翩少年,如今都已年届古稀,虽然头发白了,皱纹多了,但大家都精神矍烁,老同学相见,更多的是兴奋和欣慰。会上会下,大家畅叙几十年来和共和国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和各自的工作生活经历与感悟,回忆当年在北大的学习生活和师生同学情谊:早晨在未名湖畔大声练习发音,到图书馆占座位埋头苦读,到十三陵劳动修铁路,到平谷农村搞“四清”,参加国庆游行在天安门广场留影,在校园里为食堂打树叶度过困难时期……更难忘怀的是当年马坚、刘麟瑞、马金鹏、王世清、邬裕池等老教师的悉心教诲,纠发音,讲语法,耐心地答疑解惑,语重心长的思想开导。如今斯人已逝,但老师们的教导却历久弥新,永记心间。主持聚会的老班长的话代表了全班同学的心声:没有北大就没有我们。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没有辜负北大和老师们的教导,为国家为人民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付出了我们的才华和努力,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永远感谢北大和老师们对我们的教育培养。
虽然已离开学校近半个世纪,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北大阿拉伯语事业的发展,纷纷关切地询问北大阿拉伯语教育的近况。付志明主任向校友们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北大阿拉伯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和现状。阿拉伯语从东语系的一个专业茁壮成长为外国语学院一个独立的系,硕果累累,事业的发展壮大使老校友们倍感欣慰。许多同学根据切身经历和体会,对进一步搞好阿拉伯语教学和阿拉伯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现在国内阿拉伯语教学研究蓬勃发展,竞争十分剧烈,大家期盼北大阿拉伯语系能更加兴旺,对中国阿拉伯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与阿拉伯的交流合作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别梦依稀,半个世纪过去,燕园是否依然。毕业之后难得返校的同学们漫步在绿荫覆盖的校园里,茂密的树木,大片的草坪,起伏的土岗,曲折的溪流,掩映着名人的雕像和烈士纪念碑,办公楼越发庄严肃穆,百年北大更加风光无限。未名湖畔飘拂的柳枝间依然伫立的塔影,勾起同学们往日的回忆,而雄伟的图书馆和东门附近扩建的校舍显示着这座中国最高学府今日的蓬勃兴旺。聚会的时间过得太快,刚见面就又要说再见。外文楼曾经是他们成长的地方,今日又见证了他们的回归。离别之前,60级的同学们和老师们在外文楼前合影留念,相约十年后再回燕园,共庆北大和阿拉伯语系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