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融合·赋能·创新: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示范院系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14日中午,外国语学院“院长茶座——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示范院系建设研讨会”在新楼咖啡书苑举行。本次会议以“融合·赋能·创新:构建AI驱动的外语研究生培养新范式”为主题,旨在凝聚学院智慧,挖掘已有AI赋能外语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探索经验,转化为系统化、可推广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院长陈明、副院长王丹以及各二级学科骨干教师与教务办公室代表共同参与了这场思想碰撞。

开幕:以AI为引擎,驱动外语研究生教育提质升级

研讨会由王丹教授开场。她回顾了学院成功申报校级“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示范院系”项目的过程,并指出,面对技术发展的浪潮,AI赋能外语学科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她强调,学院在“MTI+CAT”培养模式、数字人文项目及多项AI助推课程建设中已积累了扎实基础,本次示范院系建设正是一个关键的“催化剂”,旨在整合力量,明确路径,协同共建,最终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系统性提升。

副院长王丹教授发言

探索:AI与外语课堂的深度融合与实践创新

在主题发言环节,六位教师分享了他们在一线的AI教学实践,展现了学院在“外语+AI”交叉领域的探索广度与深度。

日语系岳远坤副教授提出了“大翻译”视角下的教学创新。他认为,在AI能出色完成基础文本翻译的今天,教学应转向培养学生进行跨媒介多模态研究和实践的能力。他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利用AI工具,将小说文本转化为剧本、视频、漫画乃至图书封面设计,让翻译超越字符转换,成为一场融合创意与文化的多维实践。

岳远坤副教授发言

东南亚系万悦容副教授则以“泰语高阶口译”课程为例,构建了“人机协作”的沉浸式口译训练模式。她精心设计了多个高复杂度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并利用AI进行译前准备、术语管理和译后对比分析,有效提升了学生在真实场域下的双语综合运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万悦容副教授发言

俄语系刘淼长聘副教授分享了其将国家级科研项目反哺教学的成果。她带领团队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了一套精细化的翻译质量评估体系,并将语言学理论转化为高效的“提示词”,应用于研究生翻译与写作作业的半自动化批改。该模式既保证了学术深度,又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展现了科研与教学融合的强大潜力。

刘淼长聘副教授发言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研室主任王爱华副教授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阐述了AI如何实现“以智助教、以智助学”。她通过多个生动案例,展示了AI在教师备课、生成教学内容、批判性思维训练乃至诗歌创作与赏析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独特价值,为规模化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王爱华副教授发言

阿语系高山助理教授介绍了他在阿拉伯语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模式。他通过构建“学生-AI-教师”的协同写作路径,指导学生通过精准的指令设计,与AI进行深度互动,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元认知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了从传统单向指导到人机协同思维训练的教学范式转变。

高山助理教授发言

英语系丁林棚副教授展望了颇具技术深度的学习规划方向。他提出,应培养学生构建属于外语学科自己的、高度自动化的AI辅助语言工作流,从命令行操作到脚本编写,再到多模型调用,让文科学生也能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从“工具使用者”到“工作流设计者”的转变。

丁林鹏副教授发言

共识:凝聚合力,共绘“外语+AI”育人新蓝图

在专题研讨中,思想的碰撞凝聚成清晰的行动共识。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未来的工作将围绕“体系化建设”与“生态化培育”展开。在课程设置层面,学院将着力打造面向全院研究生的“AI与外语研究”平台课,并系统设计“外语+AI”微专业或证书项目,将分散的探索整合为可复制的培养方案。在资源建设层面,拟合力构建AI教学案例与语料库资源共享平台,打破语种壁垒,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在创新实践层面,启动“AI赋能外语人文”系列讲座以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并探索打造具有学院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语种AI评估与内容生成平台。

研讨现场

展望:坚守人文内核,引领范式变革

陈明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对老师们展现出的前沿探索精神与深厚育人情怀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标志着学院在研究生教育范式转型的关键节点上,迈出了从“自发探索”走向“自觉构建”的重要一步。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外语学科的独特价值不仅在于“如何使用工具”,更在于“为何使用”以及“创造何物”的人文思辨与内容创新。他强调,未来的示范院系建设,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技术为用”,以构建“AI驱动的人文教育新范式”为核心使命。他鼓励全体教师以更强的使命感与协同精神,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将愿景落地为成果,不仅为北大外语学科建设开辟新局,更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外语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份具有引领性的“北大方案”。

院长陈明教授总结发言

本次研讨会在热烈而务实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它既是一次阶段性的成果总结,更是一次全新的征程启航,预示着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即将步入一个深度融合、智能赋能、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文/图 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