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项目2025级新生见面会暨实地调研经验分享会成功举行
2025-09-27
2025年9月26日晚,北京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2025级新生见面会暨实地调研经验分享会在外院新楼B134成功举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长聘副教授施越、博士后马宇晨、北京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2025级全体新生与部分学员代表参与活动。
马宇晨老师主持活动开场,表达了对项目新生的欢迎。随后,施越老师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建设历史与发展现状。他指出,学院高度重视该领域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学员的研究志趣与项目实践,鼓励同学们积极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多读、多交流、多思考。
随后,曾参与项目学习和项目组织实践调研的四位汇报人代表进行了实地调研经验分享。阿拉伯语系2025级硕士生康小薇进行了题为《伊朗国际走廊建设及交通产业调研》的报告。报告围绕2024年暑假北京大学CAMEL-LINK项目赴伊朗与阿联酋的调研活动,详细介绍了连接中国与中东的三条主要通道及中国与伊朗之间的铁路线路,着重介绍前期准备及学术产出流程,并分享了调研活动的体验与收获。
亚非语言文学专业2024级硕士生覃芷枫以“边界”为主线,就2023及2025年暑假学院调研团的内蒙之行展开分享。覃芷枫指出,跟随学院调研团队深入考察内蒙古口岸的经济、生态与人文现状,促使她深刻认识到区域研究必须将文献与田野、数据与人文、短期与长期观察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方能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政府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胡艺馨围绕8月份赴哈萨克斯坦西部与北部城市的调研经历展开分享。胡艺馨的介绍涵盖哈国独立以来的土地政策演变、跨国公司土地租赁与农企贸易流程、中企劳务签证现状等现实议题,并融入了对哈国的历史与文化观察。
最后,乌尔都语专业2023级本科生金云豪分享了尼泊尔与孟加拉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思考。金云豪结合暑期调研见闻,分析了尼、孟两国能源发展中的深层问题,并指出新能源合作远不止于技术与商业层面,更是地缘政治的博弈场。而正是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中国企业的坚守与勇气得以凸显,更加生动体现了“一带一路”合作在基层的实践与担当。
分享环节过后,国别区域研”项目的2025级新生表达出对项目学习的高度期待。活动最后,施越教授和马宇晨老师强调,同学们应善于发现并把握机会,主动拓宽渠道,放宽学习视野,立足全球,不局限于单一国家和区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与成长。
文/图:苏怡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