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阿拉伯语言文化讲座——阿拉伯语法流派及其特点成功举办

       5月7日下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邀请刚刚获得开罗大学博士的忽增朋先生在外国语学院新楼B134做了题为“阿拉伯语语法流派及其特点”的讲座,讲座由廉超群助理教授主持,阿拉伯语系系主任林丰民教授及部分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到场。
 

 
       忽博士首先介绍阿拉伯语语法研究的巴士拉、库法、巴格达、安达卢西亚和埃及等五大流派,以及各个流派的产生、代表人物及特点做了简要介绍。

 

 
       他指出,在蒙昧时期,虽然半岛各区域方言有所不同,阿拉伯各部落在语言标准的掌握程度上也不同,同时在传诵诗歌时也有不同。随着伊斯兰教出现,穆斯林开始了征服之路,阿拉伯人开始与其它地区的人进行通婚或商务往来,阿拉伯语开始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语言学者意识到这一点后,便开始制定语法规则。语法学家艾布•艾斯瓦德•杜欧里开始为语法制定标准,但仅仅构建了简单的语法,还没有出现不同的流派。
       巴士拉流派的代表人物有艾布•艾斯瓦德•杜欧里及其弟子伊斯哈格、哈利勒•本•艾哈迈德•法拉赫迪、西伯威等。这一流派的特点是,受逻辑学的影响,理性思维强,解释极多。
       库法流派的产生晚于巴士拉流派一个世纪。居住在库法的基本都是正统阿拉伯人,主要从事伊斯兰法学或其他宗教文化的研究,与其他民族距离较远,受外来民族的影响也较小。库法流派与巴士拉流派在语法规则方面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大多使用的是巴士拉已经制定好的规则。库法流派源自巴士拉流派,自成一派。
       对于巴格达流派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各派学者观点不一。肯定其存在的学者认为,这一流派产生于伊历3世纪末4世纪初,在语法规则的制定上采用的方法是在库法与巴士拉两大流派中进行选择,同时也有自己的创制。得到认可的该学派著名的两位代表学者是艾布•阿里•法里斯和伊本•金尼。
       至于安达卢西亚流派,则具有极强的特殊性。阿拉伯语语法传入安达卢西亚,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安达卢西亚本土学者求学于东方阿拉伯国家,二则是东方阿拉伯语语法书籍流入安达卢西亚。这一流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伊本•马利克,他的《千行诗》和《语法大全》使得阿拉伯语语法得到了普及和传播。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为了使阿拉伯语发挥其优越性,统治者开始大规模进行阿拉伯语教学,而教学理应从语法规则开始,因此便产生了阿拉伯语和埃及本土语言之间的碰撞,形成埃及流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瓦拉德•泰米密、艾布•加法尔•努哈斯、伊本•哈吉布、伊本•希沙姆等。该学派综合前人的研究与解读,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再根据自己的逻辑进行推理,表达自身的倾向,偶尔也会进行自己的创制。
 

  
       忽博士的讲座,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与掌握阿拉伯语语法,帮助我们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深入的理解。
 

(文/曹雨婷,图/白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