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环印度洋音乐文化沙龙”顺利举办

2025年9月27日晚,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中华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分院协办的“跨印度洋的文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特别单元——“环印度洋音乐文化沙龙”在北京大学民主楼208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聚焦环印度洋地区多元音乐艺术形式,分为印度音乐文化、印尼音乐文化、海湾音乐文化和非洲音乐文化四个板块,六位演奏者联袂呈现。沙龙由外国语学院西亚系教师沈一鸣主持,中央音乐学院博士、青年学者、乌德琴和琵琶演奏家赵卓群担任导赏。

“世界诸文明在印度洋地区的交流交汇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研究员张忞煜老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艺术具有跨越语言边界的独特力量,能够连接不同人群、地域与文化。他希望此次沙龙能拉近文学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增强公众对跨文化表达的感知与共鸣。

在印度音乐板块,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朱珠为观众带来塔布拉鼓独奏《汀塔拉随想曲(Variations in Teen Taal)》。在介绍乐器结构与演奏技法的同时,演奏家引导观众参与节奏互动;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宁静表演西塔琴独奏《拉格-哈姆萨瓦尼(Raga Hamsadhwani)》,并简述其与波斯和印度的渊源,旋律悠扬,节奏动人。

在印尼音乐板块,中央音乐学院学生、青年男高音陈楚骁演唱融合苏门答腊船歌与克隆钟元素的《星星索(Sing Sing So)》,生动对比美声、印尼唱法与中国传统唱法,并献唱由古诗改编的《越人歌》。

在海湾音乐环节,赵卓群与李绎如在杨冬的中东鼓伴奏下,共同呈现乌德琴与琵琶合奏《他们说(Galo Tara)》,将沙特传统曲调与中国琵琶元素巧妙融合,张弛有度,别具韵味。

在非洲音乐板块中,著名打击乐手杨冬带来非洲鼓独奏《祈祷(Moribayasa)》及中东鼓技巧展示,不仅邀请观众合唱,更即兴为现场舞者伴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本次音乐文化沙龙以艺术为纽带,生动呈现环印度洋区域的丰富文化图景,为跨文化对话搭建了感知与交流平台,有效拓展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与内涵,并助力北京大学推动跨学科艺术教育与文化互鉴。

文字:陈禹铭

照片:刘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