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德语系成功举办慕尼黑大学傅汉德教授“巴洛克画家鲁本斯与反宗教改革运动”人文讲座
2025-11-06


2025年10月24日晚,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邀请,慕尼黑大学荣休讲席教授傅汉德(Prof. Dr. Friedrich Vollhardt)在外文楼103报告厅作题为“巴洛克画家鲁本斯与反宗教改革运动——以《受诅咒者的坠落》为中心”的学术讲座。该讲座为北大人文讲座第456讲,由德语系主任胡蔚老师主持,博士生吕舒婷担任翻译,吸引了校内外众多师生参与。
傅汉德教授从《神曲·地狱篇》入题,探讨“地狱”意象在中世纪至近代视觉文化中的延续。他指出,近代早期的地狱描绘已超越神学范畴,成为人类思考恐惧与存在的文化媒介。教授重点分析了鲁本斯在反宗教改革中心安特卫普的创作背景。鲁本斯与耶稣会及深受新斯多葛主义影响的人文主义圈保持密切往来,这塑造了他关于救赎与审判的艺术构想。《受诅咒者的坠落》(约1630年)被视为他对“地狱”主题的终极回应——不再聚焦救赎,而是展现罪人坠落的恐惧。教授认为,这一转向与当时围绕“永恒惩罚”的理性神学争论有关,鲁本斯的画作可被视为对理性主义异端的视觉反驳。讲座最后,教授指出,在启蒙时代的理性神学逐渐削弱地狱概念神圣性时,鲁本斯的作品成为了理性与信仰、恐惧与审美之间张力的象征。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德语系谷裕老师、卢白羽老师、徐旖博士后,艺术学院贺询老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李烨老师等与会师生与傅汉德教授展开了精彩的跨学科讨论。活动在真挚热烈的对话氛围中圆满结束。本次讲座兼具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广博的跨学科视野,为近代早期欧洲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复杂的思想剖面,也为北京大学与慕尼黑大学数十年来的学术交流再续新篇。
供稿|陈雨亭
摄影|梁国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