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山外有山:西域胡语研究新锐学者工作坊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

2025年9月20日至21日,“山外有山:西域胡语研究新锐学者工作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艺术鉴赏厅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汇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敦煌研究院等海内外机构的二十余位学者,围绕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胡语文献的研究展开深入交流。

萨尔吉教授开幕致辞

工作坊在北京大学南亚学系主任萨尔吉教授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他回顾了以季羡林先生、段晴教授为代表的北大学者在西域胡语研究领域的卓越传统,并强调了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历史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研讨会围绕吐火罗语、于阗语及犍陀罗语的文献价值展开交流。德国学者伯纳德与胡明胤分别通过语源学分析和发现焉耆语“逆向借词”,分享了对龟兹语的认知。柏林自由大学么醒辰利用镜像字迹重构粟特语写本的新方法,成功复原了文献。敦煌研究院袁勇揭示了10世纪于阗王室利用佛教巩固王权的机制。荷兰莱顿大学倪尔思则成功缀合多组尼雅佉卢文书,为文献解读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还涉及中古波斯、叙利亚及回鹘语等文献的跨语言研究,充分展现了跨学科合作的巨大潜力。

部分与会学者发表论文(上:伯纳德、袁勇、米芳济,中:么醒辰、唐历山、董逸飞,下:倪尔思、孙炳晗、胡明胤)

学者们进行深入交流

本次工作坊以“山外有山”为题,旨在鼓励学者不断探索学术新境。为期两天的研讨不仅展示了西域胡语研究领域的新材料与新方法,更通过跨语种、跨学科的对话,揭示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互动的丰富图景。与会学者表示,这种深入细致的专题研讨对推进西域胡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张舒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