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与国别战略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

           2016年12月3日,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委员会、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区域与国别战略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外交部、香港城市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大,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前沿话题。本次会议还吸引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百余名师生到场学习与交流。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

林建华校长致辞

 

        林建华校长代表北京大学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欢迎。他指出,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标志着中国从区域性国家到世界性国家的重要转变,与此同时对中国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大学有责任率先发挥学科与研究的引领作用。在西方学术界,区域与国别问题研究是比较成熟的学术领域,这与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速度不无关系。而对中国来说,只有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层次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进行了解和研究,才能真正推进国家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对此林校长提出三点希望:第一、从学校层面来说,希望把区域与国别研究作为学校推进学科战略布局调整的重要环节加以思考和建设;第二、北京大学在该研究领域已有扎实基础,我校外国语言文化研究与教育已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在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多个方面亦已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希望今后进一步将研究侧重点转到发展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并加强外国语言文化研究和其他学科研究的进一步融合;第三、希望在学习西方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同时,立足中国看世界,在整个格局当中保持我们自己的视角和立场,提出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并开展学术研究。最后,林校长肯定本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意在长远,祝愿论坛取得丰硕成果、为推动中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做出积极贡献。

 

\

张平文主持

 

        北大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平文和北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先后主持了上午的论坛。

 

        第一场主旨演讲围绕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展开。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首先作了题为《浅论“一带一路”成就及中国政策》的报告。他指出,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三年间,中方提出的愿景和行动文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本着互利共赢的理念,我们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倡议,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是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乃至全球经济发展。

 

\

杨福昌作主旨演讲

 

        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以《东方学、区域研究、“一带一路”研究》为题,就自身对“东方学”和“区域研究”的理解,对北京大学的“一带一路”研究提出了切中肯綮的建议。他指出,建立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研究中心,以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进行探讨,在现有的院系架构上选择少数几个“一带一路”地区,开展具有标杆性质的区域研究,对北大而言应该是有意义且明智的选择。

 

\

张信刚作主旨演讲

 

        第二场主旨报告主要围绕北京大学各学科开展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开讨论,成就与问题、机遇与挑战、现实利益与长远学科发展引发与会学者的深度关切。

 

\

宁琦主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为与会者作了一场题为《对区域国别研究的一点思考》的报告,王逸舟教授提出对中国国别研究的发展应辩证地看,承认积极一面的同时不能低估成长进程中的问题,呼吁抵制低质量的重复研究,避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切实提高学科的对话能力和研究水平。

 

\

王逸舟作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以《北京大学的中亚研究:回顾与展望》为题,在分析北大中亚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的展望。他在报告中指出,北京大学过去在中亚历史、语言、宗教、地理等方面曾经做出过许多贡献,老一辈学者在东西交通、中亚史地、佛教语言、三夷教、蒙古帝国西征等多方面成绩斐然。目前在研究一线的专家学者不仅承继了上述学术传统,并在中亚语言、西域考古、中亚与周边地区关系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荣新江作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在名为《国家文物系统涉外考古工作的进展与展望》的报告中,通过介绍目前文物系统援外考古工作的基本情况,结合多角度的政策走向,指出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与涉外考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有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初步设想。

 

\

 杭侃作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以《北京大学与中东研究》为题,结合北京大学中东研究的发展状况,与美国等大国的中东研究的布局、中东研究专业的配套进行对比,探讨了北京大学在引领区域问题研究、培养合格人才方面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就人才培养模式、合作研究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

 付志明作主旨演讲

 

        各位教授从不同专业角度出发,阐述了务实、理性和具有前瞻意义的观点和见解,发人深省,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

 论坛现场

 

        当日下午,区域与国别战略合作论坛“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本届论坛共设三个学术分会场,主题分别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中东研究”与“中亚研究”。来自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业界的23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并就相关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分论坛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孙长栋率先发言,对已成立15年的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常玢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实施项目对接时,仍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唐孟生以丰富实例阐述了当前南亚各国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接纳程度和不同态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李玮教授从俄罗斯大众传媒转型的角度出发,指出其与俄罗斯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浩教授回顾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总结其意义、经验和教训,并探寻其发展的未来走向;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朱本军综述了当前“一带一路”区域国别研究文献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和需求期望;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咸蔓雪介绍了当前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的格局,并指出东南亚区域和国别研究需要借助外语工具,运用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扎实的基础研究,促进对东南亚区域国别问题的深入了解,从而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李虹教授介绍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潜力评估的基础上,如何构建投资风险指数,甄别“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投资风险;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继民从中国的视角对比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现状与发展态势,为我国政府进行科学决策、企业投资、智库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撑和量化的分析结果。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研究视角、观点思考的交织与碰撞,对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场思维的冲浪。

 

\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分论坛现场

 

        “中东研究”分论坛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昝涛副教授从土耳其世俗主义的演变过程出发,分析了世俗主义在土耳其引发社会争论的实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锁劳教授以“民主与威权”、“世俗与宗教”、“西向与东向”为关键词,介绍了中东研究中的认识误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时光副教授就叙利亚战争的新阶段和巴沙尔政府的作为,介绍了新形势下伊朗应对叙利亚危机的新策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林丰民教授呼吁要在已有基础上重新建构对世界的认识,加强外语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这是北大文科的未来,乃至中国文科的未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廉超群梳理了中国中东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描述了该学科对欧美研究的“依附性”,分析其原因并指出自主意识的必要性和构建途径;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沙宗平以中埃两国历史发展为例,昭示了“一带一路”设想终将成为现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吴冰冰副教授分析了中东地区结构性转型和战略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并指出了中国的中东研究和中东研究的学科建设应在这一背景下进行适当调整。来自阿联酋的博士生哈里发和来自土耳其的博士生艾文迪来分别介绍了中国与阿联酋的经贸合作与中国在土耳其的新闻媒体中的形象。

 

\

 “中东研究”分论坛现场

 

        “中亚研究”分论坛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李孝聪教授,就自己对中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考察所见,从历史地理学角度阐述了个人思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通过纵观中亚地区的出土文书,介绍了不同语言文字和民族的发展史,并重点论述了中亚古代语言研究领域所取得成就以及亟待发展的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西域所教授李肖介绍了近年来中亚各国考古工作概况和研究前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党宝海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在相关领域的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情况,领域涉及大蒙古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在中亚的重要军事、政治、宗教、文化活动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玉麒研究员把目光引到了清代,通过介绍清代新疆的经略以及对中亚问题的观察,进而梳理出现今治疆的方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旭副教授讲述了南亚伊斯兰的现代进程,指出民族、宗教和社会等方面基础研究对当前政策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打通南亚研究与中亚研究的必要性;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昝涛副教授讲述了内亚地区在近现代不同形式的互动网络和交往关系,分析了内亚近代历史变迁的新元素。

 

\

 “中亚研究”分论坛现场

 

        三个分论坛展开了多层次、多视角、多方位的专题探讨,深度探讨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从而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和更高水平上就“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达成更多共识。最后,各分论坛的主持人总结各组讨论成果,在热烈的总结交流后,“区域与国别战略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研讨会”落下帷幕。

 

        本次研讨会的顺利举办,不仅为同行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也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任务与发展方向。